【www.zqhxrl.com--情感美文】
与岳阳楼有关诗词与对联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去,吹人舞袖回.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上对君山。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杆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一、欧阳修撰联:
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风波,无时不作;
人皆欲吞云梦,问胸中块磊,何时能消?
(此联气魄宏大,含意深刻堪称前无古人……)
二、清代窦序撰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吏耶?儒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怅然而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杨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 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此联可谓是岳阳楼典故的介绍文章,且对仗工整,读来又是一番风味。)
三、清人王褒生所撰: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许对古人言诗。 (联语超凡,何等气势!)
四、还有一联: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寥寥十四字,足可让忠臣义士抚心自问,亦可令奸人掩面而逃……)
五、下面数联请你自赏:
南极潇湘千里月;
北通巫峡万重山。?(清,张照撰)
苍茫四顾,俯吴楚剩山残水,今古战争场,只合吹铁笛一声,唤醒沧桑世界; 凭吊千秋,问湖湘骚人词客,后先忧乐事,果谁抱布衣独任,担当日夜乾坤? (清,李秀峰撰)
把笔又登楼,愧学逊希文,才非工部;
披襟频依栏,正风来水面,日到天星。(清和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撰)
春暮偶登楼,上下鱼龙,应惜满湖绿水;
酒醉休说梦,关山戎马,未如一枕黄梁。(李澄宇撰)
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
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著名楚辞学家,吴丈蜀撰)
湘灵瑟,吕仙杯,坐揽云涛人宛在;
子美诗,希文笔,题笔雪壁我重来。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两首与岳阳楼有关的诗歌以及抒发的情感}.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登岳阳楼、诗两首
课题:登岳阳楼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课题:诗两首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四首》(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诗四首
学习巩固资料{两首与岳阳楼有关的诗歌以及抒发的情感}.
学习巩固资料
杜甫晚年之“梦断岳阳”诗解
杜甫晚年之“梦断岳阳”诗解
摘自凯迪社区
杜甫(712—770)一生坎坷流离,郁郁不得志。他的沉郁顿挫、哀婉悲凉的诗风的形成应该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合诗人的不幸遭际来解读他的这些抒怀泄愤诗歌,常不免为之扼腕,感叹唏嘘。杜甫是个循规蹈矩的入世诗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毕其一生都是他不能放下的追求。为此,他可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锲而不舍,孜孜以求,“虽百死其犹未悔”,直至生命的临近终点,虽然已是伤痕累累,但他的仕途理想之光依然未曾熄灭,甚至一度还曾“蠢蠢欲动”的熊熊燃烧过。这就是公元768年杜甫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的“南征”之旅所蕴含的悲怆意义所在。此时,距他的生命终点只有两年光景。从这时期留下的与此有关的几首诗作来看,彼时的杜甫虽然已是劳顿不堪,身心疲惫,但“理想”之光却竟然又一次燃烧起来,以至于连“诗”风都有些“改头换面”了。这实在是杜甫晚年的一次极大的心灵顿挫,当然,结局是又一次的理想落空,且这次的落空是杜甫人生的最后落败。从此,随着他的生命的终结,自然也美梦不再。关于杜甫的这次心路历程,诸多杜甫专家似乎都有些忽略了,但我们从杜甫留下的有关这次心路历程的几首诗中不难发现杜甫当年那段此起彼伏的情感波涛。
先看同时期的两首有关“岳阳楼”的诗,一首为《泊岳阳楼下》,另一首就是著名的《登岳阳楼》。我们先把它们引用于下:
泊岳阳楼下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两首与岳阳楼有关的诗歌以及抒发的情感}.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两首诗应该都是写于公元768年的冬天,为杜甫晚年颠沛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具体时间上,《泊岳阳楼下》应该稍早,是刚到岳阳时的感触;而《登岳阳楼》则是稍后第一次登临岳阳楼时的抒怀。
这两首诗的风格对读比较之下,情感氛围差异之大,不能不让人有些惊讶。后者是杜甫典型的宏阔、沉郁、悲壮风格,家国情怀,悲天悯人;但前者却不然。前者虽然从颔联、颈联的意境中仍然能感觉到一些沉郁苍凉之意,如“舟雪洒寒灯”、“留滞”“艰危”这些意象或用词就明显包含了这些意味;但在这些沧桑沉郁之气中,竟然还透出了一种“豪气”和“乐观”的期待之情,这就使得诗歌的沉郁顿挫之气增添上了某种怪异的色彩,这在杜诗中是难得一见的现象。颈联的“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所表现出来的困顿中的“奋起”之志颇有些现代人热衷的“豪放”表达方式,更让人有些诧异的就是尾联展现出的庄子《逍遥游》的“鲲鹏”“图南”的大“乐观”的“豪放”境界,这与《登岳阳楼》中展示的
暮年杜甫的老年落魄境况形成强烈的反差。在颠沛流离、困顿落魄了一辈子之后,此时的诗人何以会产生如此“豪放”的激情?“豪放”得甚至有些轻佻,轻佻得像个小青年,实在有些不符合一个垂垂老矣的落魄诗人此时应有的心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然而,读到他的《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才让人有些明白了其中原因。
湖阔兼云涌,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这首诗写于大历四年(769年)春,应该算是一首赠诗,写给一位官员裴使君的。时间上紧承《泊岳阳楼下》《登岳阳楼》。裴使君何许人也,不详,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就是这裴使君应该是一位很有分量的官员,是可以为杜甫的仕途铺平道路的,杜甫的这次来岳阳很大程度上就是冲着他来的,并对此抱有很大的期望。这应该就是杜甫产生豪迈“鲲鹏”之志的主因。由于是一首讨好奉承官员的赠诗,这首诗的风格除了第一联“湖阔兼云涌,楼孤属晚晴”还有些杜诗的孤冷宏深意味外,后面三联几乎都浸透了一种小心翼翼的讨好侍奉的卑微心态,而以往诗歌中的那种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已不见踪影,似乎让人不经意间窥见了另一个杜甫,一个在生活困境中低三下四、隐忍求生的杜甫。
首联中的“晚晴”已在孤冷的背景下涂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颔联上句以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典故向裴使君示好,致殷勤之意,下句以谢眺的诗才来恭维主人的儒雅慷慨;颔联的“丛梅发”“百草生”则透露出一种勃勃生机;尾联更是以《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渔夫问”的典故,表达自己希求“仕进”,渴望“南征”(这里的“南征”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诗人南下岳阳的具体行程,另一方面可以隐喻鲲鹏“图南”的宏图大志)的进取愿望。
这首诗中的渴望仕进的心态可说一览无遗,虽说是用典婉约,但寓意实在一目了然;但不知为何原因,裴使君对此却毫无反应,诗人的“南征”理想最终“梦断岳阳”,在稍后的《南征》诗中,诗人沉痛地表达了他最后的惆怅和失望: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首联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图:春绿两岸,流水桃花,白云如帆,枫林新绿,一派春意盎然的美景。然而,这幅美丽的图景,只勾起了诗人无限的失意和幽怨。“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诗人毕生的理想是“北征”,想在京城有一番作为,如今却不得不来到长期回避的南方偷生苟活,委实无奈;故这“南征”越远越让人伤心,景色越美越让人惆怅。颈联中“老病”点明了自己当时的困境,而“南征”的目标其实还是“北望”,希望能蒙受“君恩”。但是,这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裴使君竟然没有丝毫引荐之意,此次“南征”之旅只能以失意告终。尾联,诗人只有感叹自己的命运悲苦,感叹缺少知音的孤独凄凉了。
至此,杜甫晚年的最后一次努力“追求”,就此“梦断岳阳”。约一年后,诗人就于困顿中病逝于湘江孤舟之上,走完了他艰辛而坎坷的一生。
梳理一下杜甫这几首诗的心路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认知:{两首与岳阳楼有关的诗歌以及抒发的情感}.
诗人在困顿流离中来到岳阳,船泊岳阳楼下时的那一刻,他的衰老疲累的心灵因为想到此行有望通过裴使君的引荐再为国家或皇上效力,不免顿感欣慰。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心中暗暗给自己鼓劲,鼓舞自己不要气馁,要相信自己的才华,越是困窘艰辛越是要坚定乐观,“鲲鹏”“图南”的宏伟理想或许正等着我去实现呢,我为何要沮丧灰心呢?
而在稍后自己第一次登临岳阳楼时,望着浩渺的湖水,面对着大自然的宏大气势,想到自己的落魄一生,如今的贫病交加,还有战乱的颠沛流离,亲朋的杳无音信,不免有些栖栖惶惶,百感交集;更兼想到此次的岳阳“南征”之行结果实在有些难以预料,便不禁忧从中来,而刚到岳阳时曾有的那份期待乐观此时不觉消失,只剩下满心的惆怅和悲凉伤感,唯有“凭轩涕泗流”的悲哀了。
来到岳阳后,因为遭遇裴使君的热情招待,心中充满温暖,充满感激,更是充满期待。故趁二度登临岳阳楼(这次是特意陪裴使君而来)高瞻远瞩,心旷神怡之际,便很巧妙也很直白地向裴使君表露了渴望仕进的心迹;但不知为何,裴使君对此佯为不知,毫无反应,对于自己虽然表面上礼遇有加,但涉及关键问题却不为所动。诗人此次的“南征”之举至此不了了之,诗人人生的最后一次仕进机会就此以“梦断岳阳”告终。
“梦断岳阳”意味着杜甫人生的理想之光彻底熄灭,剩下的只有自怨自艾、知音难觅、泣下沾襟的悲哀。在此后的一年多的最后岁月中,杜甫虽然依旧游走于湖湘一带,甚至还有一次故友韦之晋任潭州刺史的机会,杜甫又奔潭州(今湖南长沙),希望在他手下谋一份差事;但韦之晋忽然病卒,诗人的贫困生活不得不延续下去,以至郁郁而终。一代诗圣的人生追逐梦,就此尘埃落定。而“梦断岳阳”的系列“组诗”,就变成了诗人对于生存理想追求的最后绝唱,让今人窥见了晚年杜甫理想追求的最后悸动及破灭的全过程,在这过程中,希望与失望并现,高尚与卑微共存,悲壮与凄凉交织,这就是诗人杜甫的最后结局,也是诗圣杜甫的真实人生的一种写照!
八上 30.诗四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并默写前两首诗;
2、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学会联想和想象,提高理解、欣赏古诗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两首与岳阳楼有关的诗歌以及抒发的情感}.
作者介绍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陶渊明的性格既刚
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
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他对“和平、宁静、美好的”生活向往之情我们在《桃
花源记》中领略到。本诗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
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
殊的内涵。
《归田园居》
一、课前自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荒秽( ) 荷( )锄 草长( ) 属( )国 征蓬( ) 候骑( ) 汉塞( ) 燕( )然 2、作家作品
①陶渊明,字 ,名 ,东晋时著名的诗人,我们
曾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是《 》。
②王维,字 , 代诗人,他的作品最主要的是 诗,北宋苏轼称他的诗“ , 。
3、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说说每句诗大概意思,整体感知诗意。
4、熟读两首诗
二、合作探究,组内交流。
(一)读《归园田居》探究下列问题:
1.你认为“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2.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作者怎样的感情?
3.赏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使至塞上》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
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
,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
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
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
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
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
边途中。
(二)读《使至塞上》,探究下列问题:
①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②你有首联中的“单”字读出了什么?
③你从“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读出了什么修辞方法?感受到了诗
人怎样的心境?
④颈联中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这两首诗;通过
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品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2、读——赏——悟——背 自主-合作-探究
3、感受浓浓的思乡之情
《渡荆门送别》
一、学习《渡荆门送别》
1、识记常识:
本诗的作者是 ,人称“ ”,是我国著名的 主
义诗人。号称 居士。
2、了解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
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
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3、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二、赏析句子。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
境?
《登岳阳楼 》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在北宋时做过
官,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他青年时
诗文就写得很好,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受到器重。
一、自主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音节划分和意义划分相结合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说说每句诗大概意思,(并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
3、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
4、用自己的话说说“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描绘的景色。
前句是写 (动、静)景,后句是写的 (动、静)景。写景中蕴
藏着诗人 的心情。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以 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
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 。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
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表达了作者
二、学习《登岳阳楼 》
自主探究:
1、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两句交待了 ,
以及初次登楼所见之景。”“ ”一“ ”形象
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近及远,近处岳阳楼
上的“ ”没有风而静止不动,远处的 (景象)。初临此地,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到的是 北宋就像这即将落下的夕阳,再没有办法挽回,这是对时
局的一种感慨,不由悲从心来。
3、颔联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
能不让人” 徙倚”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
赏山水的雅兴,仅“ ”二字,便把诗人那 表现的淋漓尽致
。
4、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
“ ”“ ”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
表现了 。抒发了 。
5、尾联中“ ”既指自然事物,又实喻社会现实,一语双关。“ ”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明示了
胸中悲情涌动,悲如一江春水,以静景反衬生活转徙不安,景之静难平胸中激荡
之悲情。
当堂达标测试
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辛勤耕种的句子
是 , 。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
是 , 。 (2)陈与义的《登岳阳楼》中描写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之情的句子
是 ,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景色的句子
是 , 。
(4)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
是 , ,
(5)《归园田居》(其三)中表现作者与黑暗的官场决裂的句子
是 , 。
(6)《使至塞上》中通过写景表达诗人对故乡依恋之情的句子
是 , 。
(7)《归园田居(其三)》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诗句是 , 。
(8)陶渊明的诗作用语十分平淡自然,但平淡中蕴含着醇美的诗意,如“
”“ ”。
(9)《使至塞上》一诗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 , ”。两句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
难言的内心情感。
(10)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从俯仰两个视角描写长江奇丽景象的两句
是 , 。
(11)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从远视角度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图景
的两句 , 。
(12)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一诗中借眼前之景,隐喻社会现实和诗人饱
经沧桑、身心交瘁、未老先衰的境况的一联是 ,。
(13)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一诗中,从历史角度介绍岳阳楼,并淋漓尽
致的表现诗人满腔愁绪的一联是 , 。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今安美文网 http://www.zqhxrl.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今安美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3569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