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qhxrl.com--亲情文章】
5上品德第一单元
第 一 单元
设计者: 方艳君 执教者:
单元教学提示
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知道家庭生活中要讲道德,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能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本单元三课之间的关系:螺旋上升,层层递进。 《家庭万花筒》: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父母——我特别的朋友》:时代的进步,家庭成员关系日趋民主、平等。
《我是文明家庭一份子》:家庭生活倡导健康、文明、科学。
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1、感受亲情,关爱家人;
2、试着与父母相互了解,主动沟通,成为朋友;
3、承担“文明家庭一份子”的重任,养成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查阅资料,编写家谱,加深对家族的了解;
2、讨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利弊;
3、心理小测试,了解自己和父母的沟通情况;心理分析,学会和父母沟通;开展讨论,试着和父母沟通。
4、开展自评,建设幸福的家;
5、制定家庭读书计划,创建学习型家庭。
行为与习惯:
1、养成关爱家人、孝敬长辈的良好品德;
2、养成主动与父母沟通的好习惯;
3、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庭模式变迁的历程,知道忠孝节义是传统家庭所倡导的美德,懂得继承优良的传统;
2、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与现代新型家庭的关系;
3、学习和父母沟通的方式;
4、学习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发方式。
单元教学重难点
1. 体会得到自己家中的美德以及要建设美好家庭的责任感、自豪感。
1
2. 通过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对比,了解时代不同,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学习建立民主、 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
3.懂得现代社会创建文明家庭活动的积极意义。
单元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共三篇课文,可用6—7课时时间完成教学。
1.家庭万花筒
3
4
5
五年级品德1、2课
课题1.家庭万花筒
课题
上册品德教案
品德与社上册教案 1课:《家庭万花筒》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过程,对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吸取传统家庭的美德,引导运用于现代家庭生活中。
3.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知道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明确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学重点:
不论家庭模式如何演变,家对于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得到自己家中的美德以及要建设美好家庭的责任感、自豪感。
课前准备:
课件、“小家庭大社会”图板基础、学生家庭合照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2.了解传统家庭的美德,发扬于现实家庭生活中。
3.知道构建和谐社会要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诵小诗,感亲情。(教师出示课件:“倾诉的声音”),朗诵这首诗。
2.揭示课题。
二、学习
1.彩虹镜——了解多彩的家庭模式。
⑴ 看合影,谈发现。
师:每个同学是否带来了自己家的合影。小组交流,看看合影,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投影展示“独生子女家庭、非独生子女家庭、三代同堂家庭”学生的家庭合影。){亲情树背景音乐}.
师:这就是现代家庭普遍的三种家庭模式。说一说,你的家庭属于哪一种模式? ⑵ 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
⑶ 家庭模式展示会。
2.多棱镜——认识大家庭的独特模式。
师:在传统的习俗中,大家庭模式在历朝历代备受推崇。四世同堂、五世同堂是当时传统家庭生活的理想。很多影视、文艺作品都发生在传统大家庭的背景中,你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⑴ 分析《红楼梦》里的家。
师:我们班中的一些同学大概看过《红楼梦》吧,谁来说一说?(自由说。)
(教师播放影视片断:“宝玉挨打”),引导学生分析贾府是怎么样的一个大家庭。 ⑵ 出示人物关系图。
师:《红楼梦》人物多达300余人。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大家庭、大家族,他们“同居共财”——居住在一起,共同拥有财产。
教师举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四大家族中的贾府,特别是贾府中贾母、贾政等人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
⑶ 拓展,进一步了解大家庭。
师:你还知道哪些大家庭?(可以《杨家将》、巴金的《家》为范本举例。) ⑷ 小结传统家族的异同。
师:看了以上这些大家庭,你有什么发现?(人多,关系复杂,家长是至高无上的主宰……)
3.聚焦镜——体验“郑义门”传统家庭美德。
⑴ 了解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入“江南第一家”去看一看。请大家认真思考,“郑义门”为什么能被赐封为“江南第一家”?
(教师播放录像:“江南第一家导游”。)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历代的统治者都很重视家庭问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郑义门”的忠、孝、节、义被统治者所推崇,其治家经验甚至被明太祖朱元璋借鉴用以治理天下。故而赐封其为“江南第一家”。
⑵ 感受“郑义门”为人处世的美德。
⑶ 体验“郑义门”的孝敬传统。
三、拓展
1.进一步了解“郑氏规范”的历史价值。
教师出示资料:据考证,日本、韩国一些法律制度也是遵照当时郑氏家族的治家方略制定的。
2.了解更多的传统家庭美德。
师:课前大家收集了许多有关传统家庭的美德,大家互相交流(小组内交流,教师有选择性地在投影仪上展示。){亲情树背景音乐}.
3.了解家庭中的家谱。
4.课堂小结。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编写家谱了解家庭的结构,进一步增进家人间的亲情。
2.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独生子女家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家庭亲情树。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我想有个家” )出示家庭亲情树图片。
2.导入学习制作家谱。
二、学习
1.出示“江南第一家”的家谱图。
师:这是“江南第一家”的家谱,从这张家谱图上,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2.出示孔子家谱图。
3.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如何制作家谱,要注意什么问题等。
4.制作家谱:你能根据你家的实际情况,制作三代以上的简单的家谱吗?
5.小组开展活动,可以独立制作,也可以互相合作。
6.家谱展示会。
三、拓展
根据学生制作的家谱,选取一名是独生子女的学生分析家谱,并引入到独生子女政策上。
1.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
2.辩论会。
让学生辩论“独生子女好还是非独生子女好”。
3.课堂小结。
欣赏音乐并结束:“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教后反思:
对比感受家庭模式变迁,引入富阳古今家庭典范感受家庭美德对于社会的贡献,为自己家庭冠名激发对家的自豪感、责任感这几点设计都是比较成功的。在实施中对活动的组织还缺乏细节的考虑:课件中不应再出现中国古代从业特色的冠名,如“官宦之家”会对学生进行误导,应该对班级学生中的家庭典型模式作一详细调查;关于家谱的读、修既然出现就应该有规范的引导——辈分的层次可以在前面介绍其他家庭的时候给出片段的范例。这样学生自己编写家谱片段时就不至于出现“爸爸、妈妈、我”在同一辈分上的错误了
2课:《父母——我特别的朋友 》教案
目标要求
1.通过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对比,了解时代不同,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学习建立民主、 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
2.通过调查、游戏等活动反省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愿意与父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和父母做朋友。
3.学习沟通的基本技巧,体会与父母成功沟通的良好感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对比,了解时代不同,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反省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学习与父母沟通的一些基本技巧。
3.了解和父母产生的摩擦是因为彼此想法上的差异,尝试了解父母的想法。 课前准备 教师:
1.小记者采访家长的录像。
2.家长与学生的调查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家有儿女》的剧照或视频片段,交流电视剧中感兴趣的情节,思考:你喜欢这个家庭吗?为什么?
2.小结: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在旧时我国传统的家庭中,家长具有绝对的权威,父母的意思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晚辈不敢表露与长辈不同的思想和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生活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家庭生活越来越趋于民主化,父母对子女来说不仅是长辈,也是特别的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父母——我特别的朋友”。教师出示课题。
二、学习
1.和父母相处法宝之一——学会倾诉。
⑴ 师:剧中刘星、小雪、小雨和父母是朋友,你们和父母的关系也像他们一样吗?和父母交朋友有一些法宝,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大家先来做一个小调查。 ⑵ 下面这些问题你有吗?当你碰到这些问题时,你愿意和父母交流吗?
A. 你与好朋友产生了矛盾,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B. 你竞选班干部落选了,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C. 这几天上课时,你老是走神,测验结果也不理想,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D. 同学给你取了个外号,你很苦闷,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E. 你为班队承担着一项工作,最近你觉得压力很大,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F. 你在学校里犯了错误,被老师批评了,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G. 你与一名异性同学关系很融洽,有的同学起哄说你们在早恋。
……
你还碰到过哪些问题?碰到这些问题时,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⑶ 全班交流。
⑷ 小结: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渐渐地在长大,可烦恼也似乎越来越多了。刚才许多同学讲述到,当我们碰到有烦恼和苦闷,遇到挫折和困难,可以向父母述说。这就是与父母成为朋友的第一个法宝交友——倾诉。
2.和父母相处法宝之二——增进了解。
⑴ 师:有些同学愿意向父母倾诉,他们把父母当作自己的朋友,但也有些同学不愿向父母倾诉,他们总觉得父母不了解自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家长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播放录像:“小记者的采访”。)
⑵ 师:看完采访,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参见教科书第9页。)
⑶ 师:老师还对家长和小朋友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来看一看调查结果。(教师出示课件:“家长、学生的调查表”。)
⑷ 师:看了小记者的采访,做了测试,又了解了调查结果,你有何感想?学生交流想法。
⑸ 师小结:刚才采访的、测试的、调查的都是些生活细节问题,但从这些细节中最能看出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子女对父母的态度。除了倾诉,子女还应做个有心人,了解父母。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法宝——了解,只有了解父母,才能理解他们,并与他们沟通,才能与他们交朋友。
⑹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去了解父母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⑺ 小结:刚才许多同学表达了了解父母的愿望,交流了了解父母的方法。相信大家在拥有了“倾诉”“了解”两大法宝,会与父母成为特殊的朋友。
3.解决小摩擦。
⑴ 师:有时父母与我们之间也会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小摩擦。我们
来看一看李涛与他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教师出示课件:“买鞋小摩擦”。) 师:假设你是李涛,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你是他的父母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师:那么,事情会怎么发展呢?李涛是否达成了心愿,买到了他想要的那双鞋呢?请大家猜测一下剧情的发展。
⑵ 小结: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也许及时了解父母的想法,与他们进行沟通,很多摩擦就会消失。
三、拓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类似李涛与他父母这样的摩擦。为什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想法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课后与父母一起填写教科书第10页的表格,并试着与父母沟通、解决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来交流成功沟通,化解摩擦的经验。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与父母一起建立民主、 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
2.掌握与父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和父母做朋友具体技巧。
3.通过交流体会与父母成功沟通的良好感觉。
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妈妈的心声》。
学生:“点子卡”(卡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一个作业,让同学们与你们的父母交流想法,尝试沟通。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与父母成功沟通的例子。
2.学生交流与父母成功沟通的事例。 二、学习
1.想想“金点子”。
⑴ 师:与父母产生摩擦时,你有哪些好办法可以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金点子”与小组同学说一说。请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把它们写到“点子卡”上。学生小组交流。
⑵ 学生把“点子卡”贴在黑板上的卡纸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金点子”。
⑶ 小结:有了这些“金点子”,我们也许就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我们与父母会成为知心朋友。
2.出出“好主意”。
师:有几名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们与父母之间似乎产生了代沟,让我们当一当“知心姐姐”,看看能不能解决问题。
⑴ (教师播放录音:“我的烦恼”)全班交流。
⑵ (教师播放情境剧:“我想有个玩伴”),先小组讨论解决的办法,再全班交流。 ⑶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13页最后一个事例,学生独立填写“我的主意”,全班交流。 ⑷ 小结:理解是沟通的桥梁,父母应该理解我们,我们也应该理解父母。用信任在亲子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一座充满爱和快乐的桥。
3. 说说我们的爱。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位妈妈的心声,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教师播放录音:“妈妈的心声”。)学生交流感想。
三、拓展
1.师:父母有时候不善于表达,其实他们有很多话想对说。(教师出示课件:“父
五上品德学科备课
慈溪市南门小学品德学科小班化实验备课用纸
第 九 册 设计者: 胡红霞
慈溪市南门小学品德学科小班化实验备课用纸
第 九 册 设计者:胡红霞
慈溪市南门小学品德学科小班化实验备课用纸
第 九 册 设计者:胡红霞
五上品德教案
课题:《家庭万花筒》
附件:红楼梦家庭关系图
课题:第二课 父母――我特别的朋友
五上品社教案
五上《品德与社会》教案
课 题 家庭万花筒
目标要求
1.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过程。
2.继承传统家庭的美德,发扬于现代家庭生活中。
3.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知道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明确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2.了解传统家庭的美德,发扬于现实家庭生活中。
3.知道构建和谐社会要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
课前准备
教师:
1.《红楼梦》和巴金《家》关于大家庭一起生活的影视片断。
2.江南第一家的家谱、有关视频剪辑。
学生:
1.收集有关家庭模式和中国传统大家族典范的资料。
2.搜集家庭生活照片一张,了解自己家庭的有关生活情景。{亲情树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诵小诗,感亲情。
(教师出示课件:“倾诉的声音”),朗诵这首诗。
读着这首诗,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自由说。)
小结: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也给家庭带来快乐。家,是我们成长的港湾,欢乐的源泉;家,烙印着童年的美好回忆,洋溢着父母的无限关爱。
家庭这棵亲情树,需要我们每一个家庭成员来精心呵护,共同培养。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走进《家庭万花筒》,用万花筒来看家庭,了解家庭模式的变迁。(课件出示课题。)
从学生感受到的亲情入手,看家庭合影,体会自己家庭的组成模式,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家庭模式的兴趣。
二、学习{亲情树背景音乐}.
1.彩虹镜——了解多彩的家庭模式。
⑴ 看合影,谈发现。
每个同学是否带来了自己家的合影。小组交流,看看合影,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投影展示“独生子女家庭、非独生子女家庭、三代同堂家庭”学生的家庭合影。) 这就是现代家庭普遍的三种家庭模式。说一说,你的家庭属于哪一种模式?
拓展引伸:当今社会上还有一些特殊家庭,你知道吗?(单身家庭、丁克家庭、单亲家庭„„) 教师指名学生简单介绍所了解的有关家庭模式。{亲情树背景音乐}.
小结:像这样,一个,两个„„无数个家庭组成了我们的社会大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⑵ 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
从古到今,从最早的血缘家庭到今天的一夫一妻制核心家庭,家庭的组成模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板书:血缘家庭——一夫一妻制核心家庭。
对以上两种家庭模式,同学们怎么理解?(引导学生分析:能看字面意思来说一说吗?可用自身例子说明:爷爷奶奶生育了你爸爸,他们之间有血缘关系。兄弟之间也有血缘关系。这样组成的家庭就是血缘家庭。)
⑶ 家庭模式展示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还出现了另外几种家庭模式:宗族大家庭,秦汉时期的小家庭,同居共财的大家族、大家庭。
请拿出课前收集的材料,分四人小组交流。(通过投影展示。)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2.多棱镜——认识大家庭的独特模式。
在传统的习俗中,大家庭模式在历朝历代备受推崇。四世同堂、五世同堂是当时传统家庭生活的理想。很多影视、文艺作品都发生在传统大家庭的背景中,你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⑴ 分析《红楼梦》里的家。
我们班中的一些同学大概看过《红楼梦》吧,谁来说一说?(自由说。)
(教师播放影视片断:“宝玉挨打”),引导学生分析贾府是怎么样的一个大家庭。 ⑵ 出示人物关系图。
《红楼梦》人物多达300余人。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大家庭、大家族,他们“同居共财”——居住在一起,共同拥有财产。
教师举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四大家族中的贾府,特别是贾府中贾母、贾政等人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
⑶ 拓展,进一步了解大家庭。
你还知道哪些大家庭?(可以《杨家将》、巴金的《家》为范本举例。)
⑷ 小结传统家族的异同。
看了以上这些大家庭,你有什么发现?(人多,关系复杂,家长是至高无上的主宰„„)
3.聚焦镜——体验“郑义门”传统家庭美德。
在传统的大家庭中,有一些特殊的典范。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郑义门”,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封为“江南第一家”。它以孝、义治家,郑氏家族同居共炊三百六十余年,因其忠、孝、节、义而屡屡受到历朝皇帝的表彰。
⑴ 了解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入“江南第一家”去看一看。请大家认真思考,“郑义门”为什么能被赐封为“江南第一家”?
(教师播放录像:“江南第一家导游”。)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历代的统治者都很重视家庭问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郑义门”的忠、孝、节、义被统治者所推崇,其治家经验甚至被明太祖朱元璋借鉴用以治理天下。故而赐封其为“江南第一家”。 ⑵ 感受“郑义门”为人处世的美德。
迈过“江南第一家”的十大牌坊,矗立在我们眼前的是“郑义门”的治家规范——“郑氏规范”。这是世界上最齐、最全的家庭管理规范,共168条。
教师出示:新修郑氏规范石碑图和郑氏规范木刻碑图。(教师播放录像:“郑氏规范”),
并做介绍。
“郑氏规范”的很多为人处世之道,和我们当今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规范相吻合。小小组选择一条规范,讨论后交流。 例如:
“当早夜切切以报国为务,抚恤下民,实如慈母之保赤子。”——热爱祖国
“子孙不得惑于邪说,溺于淫祀,以邀福于鬼神。”(第125条)——崇尚科学
“子孙赌博无赖及一应违于礼法之事,家长度其不可容,会众罚拜以愧之„„”(第18条)——遵纪守法
“子孙处事接物,当务诚朴,不可置纤巧之物,务以悦人,以长华丽之习。”(第127条)——生活简朴
“宗人实共一气所生,彼病则吾病,彼辱则吾辱,理势然也。子孙当委曲庇得,勿使失所,切不可恃强凌弱,以忝厥祖„„”(第89条)——团结互助
⑶ 体验“郑义门”的孝敬传统。
现在,我们进入的景点是“孝感泉”。这里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教师播放录像故事:“孝感泉”。)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以不同的“镜”组成万花筒——贯穿课堂的一条教学主线。
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各种家庭组成模式。不下定义,但更具体形象。 从学生熟悉的《红楼梦》的片断入手,从分析家庭组成着手学习,既唤起了学生已有知识的记忆,又对学生重组知识结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循序渐进地剖析大家庭中成员的地位与作用,能有效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家庭。
演绎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拓展所学知识。
用录像导游学生进入“郑义门”,并思考“江南第一家”的由来。
将传统家庭美德与现代社会道德规范比较对应,让学生在历史的传承中进一步体验传统美德的丰厚积演,激发学生弘扬传统美德的愿望。
从面到点,从抽象的道德规范到具体的孝敬故事,既更新学生的认知结构,又以具体形象的案例引导学生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拓展
1.进一步了解“郑氏规范”的历史价值。
教师出示资料:据考证,日本、韩国一些法律制度也是遵照当时郑氏家族的治家方略制定的。
2.了解更多的传统家庭美德。
课前大家收集了许多有关传统家庭的美德,大家互相交流(小组内交流,教师有选择性地在投影仪上展示。)
3.了解家庭中的家谱。
为了记录血缘和亲情的传承,家族中出现了家谱。(教师出示课件:“郑义门”家谱)。你对家谱了解多少?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如何制作家谱图。
4.课堂小结。
小家庭,大社会,家庭的和睦团结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只有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才能创建文明城市,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编写家谱了解家庭的结构,进一步增进家人间的亲情。
2.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独生子女家庭。
课前准备
教师:江南第一家的家谱图和孔子家谱图。
学生:
1.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2.搜集家庭中有关成员情况和生活照片,了解家庭的简短发展历史。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导入
1.家庭亲情树。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我想有个家” )出示家庭亲情树图片。
师:我们每个人的家庭就像一棵树,每个成员就像是树上的枝,我们就是树上的果子。 说一说,你的家庭中有哪些成员?
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们都有一样共同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血缘和亲情。)
2.导入学习制作家谱。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各种家庭模式,知道了家谱可以记录一个家庭的演变过程。今天,我们将学习和研究制作简单的家谱。
教师出示课题。
以亲情树入手,贯穿了本单元的情感教育主线,更易唤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二、学习
1.出示“江南第一家”的家谱图。
师:这是“江南第一家”的家谱,从这张家谱图上,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2.出示孔子家谱图。
师:这是孔子家谱图,仔细观察一下,与“江南第一家”的家谱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你认为,制作家谱图需要详细了解哪些资料?(除了文章信息外,还可以附上图片等资料。)
师:根据家谱的需要,看看你搜集的资料齐全了没有,如果还缺少一些信息,想一想,该怎么办?
3.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如何制作家谱,要注意什么问题等。
4.制作家谱:你能根据你家的实际情况,制作三代以上的简单的家谱吗?
5.小组开展活动,可以独立制作,也可以互相合作。
6.家谱展示会。
学生展示家谱图,教师指名学生作讲解员进行简要说明并进行评比。 通过家谱图的比较,增加学生对不同家庭文化的了解。
在制作前,进一步明确需要搜集的资料,及制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针对性。
三、拓展
根据学生制作的家谱,选取一名是独生子女的学生分析家谱,并引入到独生子女政策上。
1.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
师:你知道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吗?指名学生说说计划生育政策,让学生明白计划生育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辩论会。
让学生辩论“独生子女好还是非独生子女好”。加深对独生子女政策的理解。
3.课堂小结。
师:面对着如树枝分杈的家谱,面对着与我们血脉相连的一家人,面对着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亲人,我们要感谢他们,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我们在这棵繁茂的亲情树下成长,是那样的快乐、幸福,正如歌中所唱的——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欣赏音乐并结束:“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通过辩论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特别加深对独生子女政策的理解,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客观面对独生子女家庭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以便于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探讨怎样弥补这些不足。
课 题 父母——我特别的朋友
目标要求
1.通过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对比,了解时代不同,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学习建立民主、 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
2.通过调查、游戏等活动反省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愿意与父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和父母做朋友。
3.学习沟通的基本技巧,体会与父母成功沟通的良好感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对比,了解时代不同,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反省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学习与父母沟通的一些基本技巧。
3.了解和父母产生的摩擦是因为彼此想法上的差异,尝试了解父母的想法。
课前准备
教师:
1.小记者采访家长的录像。
2.家长与学生的调查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家有儿女》的剧照或视频片段,交流电视剧中感兴趣的情节,思考:你喜欢这个家庭吗?为什么?
2.小结: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在旧时我国传统的家庭中,家长具有绝对的权威,父母的意思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晚辈不敢表露与长辈不同的思想和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生活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家庭生活越来越趋于民主化,父母对子女来说不仅是长辈,也是特别的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父母——我特别的朋友”。教师出示课题。
通过旧时传统家庭和现代家庭的对比,让学生感受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方面也在不断地变化,让学生产生对现代民主化家庭的认同。
二、学习
1.和父母相处法宝之一——学会倾诉。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今安美文网 http://www.zqhxrl.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今安美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356960号